近年來,大學畢業生“慢就業”現象較為普遍,給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和挑戰。
在傳統觀念中,“畢業即工作”是絕大部分大學生的選擇。但隨著社會觀念逐漸多元,選擇“慢就業”的大學生數量正逐年增多。應該看到,“慢就業”并非不就業,也不是“畢業即失業”,而是大學生對于自己的人生有著非傳統的規劃。但從現實反映來看,仍有不少人對大學生“慢就業”現象報以不理解態度。“有些人考研失利,但不甘心,選擇繼續‘二戰’;有些人則為了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一心在家復習;也有少數學生單純躲避就業。”媒體報道中,由某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慢就業”常見原因的歸納,就可窺探出人們實則并未真正了解大學生就業心態的變化過程。高校輔導員所述原因確實是造成大學生“慢就業”的一些因素。但如果人們將“慢就業”的原因都歸納為上述因素,這顯然還是在傳統就業觀念中打轉轉。而傳統就業觀念不僅對“慢就業”不理解,同時也對大學生的職業選擇不理解。在這樣的話語體系下,人們對年輕人“慢就業”產生憂慮,也就不難理解了。
就如在互聯網行業發展初期,符合傳統就業觀念的“有工作”是進體制、進國企,在那個時候進互聯網公司、自主創業都會被長輩們歸結為“不干正事”。直到互聯網行業真正無縫融入人們的社會生活,人們對年輕人選擇創業或進入互聯網行業的態度才有所改變。但時代發展之快,以致直播主播、自媒體運營、職業電子競技等新的一批“不干正事”的職業正在涌現,也正在吸引年輕人加入其中。大學生“慢就業”與時代變化不無關系,他們面對遠比大學生活更為豐富多彩的世界,自然會想要擁有更多人生規劃。規劃需要時間,也就將促成“慢就業”。
實事求是地說,當下社會對就業觀念的理解依然不夠多元和開放。就業觀念多元化的社會,是能夠包容“干正事”或“不干正事”的職業存在,也能夠給予大學畢業生充足的時間來讓他們做好人生規劃。年輕人的成長需要時間,這離不開寬松寬容的社會環境,當然也需要全社會形成多元開放的就業觀念。同時,也要避免行政手段對大學生就業率有剛性要求,不能讓就業工作壓力層層傳導下去。用單一就業觀衡量、形塑甚至“著急勸說”大學生就業的做法,都是不合時宜的。
當然,當下大學生之所以敢于選擇“慢就業”,與社會發展水平提高不無關系。物質相對充裕,社會保障相對完善,給予大學畢業生以安全感。他們自然敢于在人生規劃上,留出更多試錯機會,通過“慢就業”來找尋適合自己的職業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