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問題,關系到個人的發展、家庭的幸福、社會的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
據教育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屆高校畢業生將達到874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因此,穩高校畢業生就業將是2020年就業問題的重中之重。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張冰子認為,改招聘為網上進行是當下暢通2020屆畢業生就業渠道的重要措施,但穩就業尤其是穩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須方方面面出手,而各地應對疫情體現出城市綜合管理能力的高低將會影響高校畢業生的去留。
暢通網上招聘為穩就業騰挪空間
往年的3月、4月是高校應屆畢業生找工作的黃金期,俗稱招聘的“金三銀四”。今年受疫情影響,高校延遲開學日期,企業復工復產后走上正軌才能開始招新,對于今年6月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找工作會比以往增加不少難度。
張冰子表示,此次疫情對今年畢業的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較大。“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自身的發展遇到很大困難,崗位需求減少,也有些企業暫緩招聘計劃,當前的招聘需求肯定萎縮;雖然有些企業當前增加了招聘需求,但這種招聘需求很多是應急的,而應屆畢業生找工作需要考慮長期的職業發展,招聘崗位存在供需結構上的不匹配。”
對此,人社部副部長游鈞日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上表示,要注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統籌做好畢業、招聘、考錄等相關工作,啟動“e路同行,職等你來”線上招聘活動,開設就業指導“云課堂”,引導用人單位推遲面試、體檢、簽約、錄取時間,幫助畢業生能順利畢業、盡早就業。
在當前疫情之下,從網絡服務入手打通大學生就業之路已經成為可以依賴的招聘措施,各地也早早著手部署。比如,北京市近日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方案》,提出推進就業指導課“空中課堂”建設,面向廣大畢業生,推薦就業創業指導視頻課程及高校就業指導微信公眾號,為畢業生提供足不出戶、“菜單式”學習的網絡平臺。上海市教委日前發布通知,對2020屆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作出部署,要求推進線上服務,深入推進“互聯網+就業”新模式,舉辦各類分層次、分類別、分行業領域線上招聘活動,打造智慧就業服務平臺。
張冰子認為,線上招聘服務是當前能夠采取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應對方式,但招聘肯定還需要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單純依靠線上方式,很難讓招聘方跟畢業生相互了解,特別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社會經驗較少,他們更難于通過線上信息對企業和職位形成準確判斷。因此,在這個領域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信息和指導。”
張冰子建議,學校在進行線上服務時,可以與專業的職業介紹機構合作,以便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同時學校還可以通過線上進行論文指導、論文答辯,幫助畢業生在防疫形勢穩定之后預留更多找工作的時間。
多管齊下穩高校畢業生就業
專家提醒,如果僅僅依靠招聘服務形式的轉變來應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遠遠不夠,必須從多方面入手才能確保就業穩定。
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指出,除去對高校畢業生優化服務擴大在線辦理事項外,鼓勵網上面試、網上簽約、網上報到,還將引導用人單位適當延長招聘時間,推遲體檢、推遲簽約錄取,同時視情況調整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基層服務項目招聘招錄的筆試面試時間。
一些地方政府出臺的政策更為詳細。例如,山東省印發的《關于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穩就業工作的若干措施》就具體到了補貼個人。山東省在社會保險補貼方面,對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的,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就業困難人員享受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期滿仍未實現穩定就業的,政策享受期延長1年。
在張冰子看來,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出臺一些利好政策,其實不單為穩就業發揮應有作用,還將為地方未來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各地應對疫情時展現出來的社會治理能力也會影響大學生的就業選擇。如何應對疫情是對每個城市綜合治理能力的整體考驗,有些地方社會治理能力比較強,工作比較細致且有前瞻性,隨著疫情的發展適時調整政策,展現了靈活務實的特點,防疫形勢積極向好,生產生活秩序也逐步恢復,這對于大學生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
張冰子認為,教育部門可以考慮延遲今年高校畢業生的離校時間,解決他們在住宿等方面的后顧之憂,為疫情結束之后用人單位重新規劃招聘計劃、畢業生尋找工作留出時間。
此外還應發揮高校自身的作用,比如北京大學等一些做法值得借鑒。對于正在或是準備辦理畢業手續的同學,這些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發布了詳細就業手續辦理內容指導,指導同學們通過郵寄、請專職輔導員代辦、線上提交電子材料等方式,完成就業手續相關事宜;有的學校還針對特殊時期畢業生求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指導需要,開展職業生涯教育與個體咨詢。